指导:国家网信办
主办:全国妇联宣传部
承办:央视网
  • /
    在海南,素有“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东郊”的说法。在东郊,说起黄玉香家,十里八乡无人不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大家庭依靠勤劳和头脑,改变着家乡的环境,创造出喜人的经济和社会财富。
  • /
    黄玉香的老家在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村。这里椰林茂密、景色优美、民风淳朴。图为黄玉香一家26口人在华山村老屋前的合影。
  • /
    黄玉香出生在马来西亚,11岁那年,她跟着父母一起回到了家乡文昌。“我是独生女,爸妈对我很好。”黄玉香回忆说,“那时候,我成绩很好,小学毕业后我去大队的幼儿园工作。”努力工作几年后,黄玉香当了幼儿园园长,并在不久后被评为全国首届“三八红旗手”。
  • /
    19岁那年,黄玉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俩育有四个子女。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她开始“下海”经商,刚开始在生产队里卖菜。黄玉香回忆当时情景说,“由于在东郊椰林有一定的地理优势,我们商量后在当地开了一家海鲜馆。”后来,这家海鲜馆解决了当地300多人的就业问题。1995年黄玉香与公公、婆婆、丈夫及儿孙们在海鲜馆门前合影。
  • /
    5年前,黄玉香的老伴儿去世,她也退了下来,把生意交给二儿子和小儿子打理。经过多年的经营,酒店所属的企业已拥有十多个经济实体,1000多名员工和数千万元固定资产。
  • /
    从菜贩子起步,做到海南餐饮业内知名的女老板,黄玉香热衷于和菜市场打交道。尽管已经77岁,黄玉香每天还是会亲自到附近的菜场买菜。她说,孩子们有事业要忙,自己买买菜走走路就当是在锻炼身体。
  • /
    提到四个子女,黄玉香很是自豪:兄妹情谊特别深,平时互相帮助。大儿子目前是政府部门的干部,其他儿女都有各自的事业。
  • /
    黄玉香把一天的开销记录在本子上,勤俭持家一直是她对自己及孩子们的要求。当年一贫如洗的她,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90元钱起家,从挑菜卖菜,到经营运输,再到承包椰子加工厂,风风雨雨,一路打拼,直到有了今天的成就。
  • /
    站在灶台前,黄玉香的厨艺不减当年。锅里,她准备为孩子们准备的椰汁鸡汤热气腾腾。
  • /
    黄玉香的婆婆80多岁时,因患中风长期卧床不起,她日夜陪伴在婆婆身边。她的母亲96岁高龄时,她一直和老母亲住在一个房间,同她聊天,为她按摩。在黄玉香的品质影响下,她的儿女、媳妇和孙辈都非常孝顺。图为大儿媳妇为父亲母亲端饭。
  • /
    四世同堂,全家26口人,从不提分家,每顿吃饭都是满满两桌人……和谐美满的家庭是黄玉香的最得意的成就,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力量源泉。
  • /
    开酒楼近20年,黄玉香从没忘记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他们资助大学生、赡养老人,对夫妻俩以前所在生产大队中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资助80元生活费,自1995年至今都没有中断。图为2013年12月,黄玉香带领家人捐款10万元,用于帮助海南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体。
  • /
    黄玉香的大儿子符永是海南省残联的党组书记、理事长,经常到残疾人的家中开展帮扶。“许多残疾人的内心都是非常无助的,”符永说,“我们给他们一点点帮助,都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很大的希望与信心,让他们坚定人生信念。”
  • /
    黄玉香曾获得过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三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海南省模范军属”等荣誉称号。老人经常会翻看自己的荣誉证书和出席授奖活动时的照片,在她的眼中,这是比金钱更可贵的财富。
  • /
    建华山村是侨乡,黄玉香经常向华侨们介绍家乡的大好形势,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办实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有些人回国定居后遇到困难的,黄玉香还主动给予帮助。2007年,黄玉香荣获“中华十大爱国华侨功勋人物”荣誉称号。
  • /

女华侨的共富梦

摄影/王凯 编辑/于晓丹
责编邮箱/1714523629@qq.com

【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2014/12/29

勤劳致富 女华侨回馈社会显大爱


        (通讯员王凯 报道)“她这个人是最好的啦,不仅仅是她好,她们全家人都好,对我们很好。”“我们这帮老人大多身骨子都不太好,子女平时也不在身边。是她经常照顾我们,生病了也帮我们付医药费。”“她是全国第一届的'三八红旗手',她老公符和友是第一届的全国劳动模范,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呢!”“她的家庭很团结,几代人都很团结,你说不团结他们家生意也不会做到现在那么大。”

      这个在乡亲们口中赞不绝口的“她”就是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村的黄玉香。黄玉香出生于马来西亚,是家里的独生女,11岁跟随父母从马来西亚回海南故乡。小学毕业后在幼稚园工作。成家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担没有压倒这位勤劳、淳朴、善良的年轻母亲。她用柔弱的肩头挑着沉沉的菜篓,起早贪黑从镇上运菜到村里贩卖,补贴家用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着方便。就这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被她安排的妥妥当当,清贫中充满了幸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富民政策春风吹遍全国乡村。当时,黄玉香丈夫符和友所在的企业办的椰子厂连年亏损。她和丈夫一合计,把椰子厂承包下来,千方百计扩大椰子厂的生产门路,制肥皂,做椰子糖,在椰子产品深加工上下苦功夫。在夫妇俩的带动下,村里、镇里开始大种椰子树,家乡环境不断得到美化的同时,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改善,逐步有了一些实力。1992年,黄玉香和丈夫在海口创办和友海鲜馆,帮助三百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二十多年来,海鲜馆靠诚信经营、真诚待客,优质服务和具有海南地方特色菜肴迎得了顾客的赞誉。多次获得全国十佳酒家、中华餐饮名店、全国餐饮百强企业等称号。如今,在全家人的努力下,当初的海鲜馆已经发展成海南和友集团,闻名琼州大地。其所属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和省的先进企业,目前,海南和友集团已拥有十多个经济实体,1000多名员工和数千万元固定资产。

      然而,不管企业做的有多大,经济条件有多好。黄玉香夫妇和孩子们一直秉承着勤俭持家的理念,坚守着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

      黄玉香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成家后,家里一下子有了四位老人。婆婆80多岁时,因中风长期卧床不起,她喂饭喂药,端屎端尿,从不嫌脏嫌臭,把婆婆的生活起居安排得周到细致。黄玉香的母亲96岁高龄时,她和老母亲住在一个房间,有时老人不顺心,冲她发脾气,她毫无怨言,像对待三四岁孩子那样哄着老人家开心。

      今年,黄玉香已经77岁,这位获得过首届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三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海南省模范军属'的荣誉称号的“传奇”女性,也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龄。但数十年来,她将全部的爱与关怀献给了家人,已然形成习惯。至今黄玉香仍每天亲自买菜,经常亲自下厨。全家26口人,从不提分家,每顿饭都是满满两桌人,热闹而和睦。

      说起这个美满的大家庭,不得不说的是黄玉香老人已经故去的爱人符和友先生。符先生是全国首届劳动模范,上世纪50年代曾经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作为一名企业家,符先生一再强调公司赚来的钱也是来自社会的,因此每年都要从公司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来回报社会。从1995年至今,黄玉香一家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十九年来从不间断。还在多所学校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老人临终之前还特意交代孩子们,对于他曾经支持过的中学生、大学生,对于这些长年资助的老人,一定要保持10年不变,一定要保持对他们的资助。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黄玉香一家先后资助过近百人,捐助近千万元,支持创办公益事业。

      有这样一个故事:2007年72岁的符和友老人不幸过世。除了亲人的悲痛,老人的离世还深深的牵动着残疾青年王团的心。王团通过媒体讲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13年如一日资助自己的感人故事,表达对恩人的感激之情。

      18岁那年,王团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椰子树砸中腰部,造成下肢瘫痪。王团家在文昌农村,穷得买不起轮椅。1994年6月,他从报纸上看到海口和友海鲜馆老总符和友进行爱心捐助的消息后,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符先生写了一封求助信。

      让王团没想到的是,没多久符先生就派了一名副总来家里考察,又专门联系了广州的朋友空运轮椅过来,然后全家到王团家中看望。当时,符先生拿了2000元给他,还另外拿了600元让他作为读书看报费用,让他不出门也能了解到这个世界。随后的13年,王团都会收到一张符和友寄来的汇款单,每月100元,13年来从未间断。王团说,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他们这种贫困家庭来说,却是十分珍贵的,这些钱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困难的一段时期,让他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也有了信心。直到2007年4月底,王团总共收到93张汇款单,得到符先生的捐助1万多元。王团说,每次收到汇款单后,他都会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作记录,将这份恩情默默地记在心里。

      黄玉香的大儿子符永是四个儿女中唯一的政府公职人员。青年时期当兵,后来提干,1999年转业回地方。符永每次岗位变动,黄玉香都同儿子谈心,要他为官清正廉洁,为党为民多做好事。在父母亲的谆谆教导和严格要求下,符永在部队时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全国边陲优秀儿女',转业回地方后还被评为首届'海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2006年时任海南省临高县县长的符永为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在网络上实名公开自己的官员身份和手机号码,开诚布公向网友征求意见和建议,被称为不穿“马甲”的网民县长。

      2013年9月,符永当选为海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上任伊始,符永就组织省残联成立了四个调研组,先后到全省各地开展调研。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符永说,许多残疾人的内心都是非常无助的,我们哪怕帮助他们做一点点事情,他们都会感激一辈子,我们给他们一点点帮助,都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很大的希望与信心,让他们坚定人生信念。

      在海南省残联,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电话号码对社会上的残疾人都是公开的。符永的手机里存着很多残疾人的电话号码,并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到残联工作一年来,已有200多个残疾人经常给符永发信息告诉他们的近况。一条条的短信,都是符永工作的幸福收获;一条条的短信,都承载着残疾人生活的希望与信念。2014年年初,为了支持海南省残疾人事业,黄玉香带领全家20多口人捐款13万元给海南省残疾人基金会。

      除了符永,黄玉香的其他三个儿女都在打理公司的事务。“二儿子符远主管公司的后勤工作,把各项后勤事务管理得顺顺当当;三女儿符艳,烧得一手好菜,是海鲜馆的好帮手;而小儿子符红,孝顺谦逊,已经接手主管海鲜馆的生意。”说起孝顺的儿女们,黄玉香满是自豪。

      如今,黄玉香已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但她的责任心从未停歇。黄玉香的故乡文昌建华山村是个侨乡,很多人常年旅居在美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黄玉香经常主动同这些人联系,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大好形势,鼓励他们回乡投资,支持祖国的公益事业。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