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国家网信办
主办:全国妇联宣传部
承办:央视网
  • /
    说张松茂一家是“一门六大师”,这话一点儿也不为过。张松茂和妻子徐亚凤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长子张晓东、次子张晓杰和女儿张慧都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女婿陈实则是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陶瓷世家,名副其实。
  • /
    张松茂是江西鄱阳人,出生于1934年,艺名是“芝山松茂”。他12岁开始学画瓷器,18岁便在瓷板上将苏联油画《政权归于苏维埃》进行再创作,轰动了当时的瓷都美术界。21岁时,张松茂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并受到开国元勋的接见。
  • /
    过早的成名并没有令张松茂停步不前。为了创作,张松茂的足迹遍及国内的名山大川:黄山、庐山、泰山、峨眉山……他还曾七上井冈山,游历了五百里井冈的山山水水。
  • /
    1959年国庆节期间,张松茂和徐亚凤结婚了。徐亚凤是张松茂的老师徐天梅的女儿。徐天梅看着张松茂长大,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有才气的年轻人,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而张松茂也早已恋上了徐亚凤。两个人的婚房就是一间卧室,同时也是书房,房内有两张单人床、两张画桌。婚礼办得很简单,亲戚同事们吃点喜糖,就算完婚。图为散步中的张松茂夫妇。
  • /
    张松茂和徐亚凤都有各自的事业,并且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孩子出生后,必须有一方做出牺牲,于是徐亚凤便退居二线,做起了贤妻良母,以便让丈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作。图为徐亚凤在指导子女创作。
  • /
    有了妻子在背后支持,张松茂不但完成了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古瓷描摹任务,还先后创作完成了瓷板画《四季花鸟》、瓷瓶画《红地白梅》等作品。后来,《四季花鸟》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红地白梅》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图为张松茂在创作。
  • /
    虽然甘居丈夫身后相夫教子,但徐亚凤并没有荒废陶瓷艺术创作,她多次参加国家用瓷、国家礼品瓷和大型瓷壁画的绘制工作。继丈夫张松茂之后,她也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
    忙于创作的同时,张松茂夫妇对三个孩子的教育也并未松懈。他们把陶瓷绘画技艺传授给三个孩子,如今三个孩子都成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图为张松茂夫妇的儿女们。
  • /
    张松茂一家人都非常热心公益,他们经常参加义画义卖等活动,曾经为汶川灾区捐款、为偏远山区的贫困学子捐资。张松茂的长子张晓东不仅是一名陶瓷艺术家,也是一名企业家。他先后斥资数千万元回购流失海外的中国陶瓷珍品100多件。图为张松茂一家人。
  • /
    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之际,张松茂夫妇先后创作完成了《紫归牡怀图》和《牡丹莲花瓶》,赠送给香港和澳门政府。张松茂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陆和台湾的统一,那时候,他要再制作一件礼品,赠送给台湾人民。
  • /

一门六大师

摄影/毕爱军 编辑/杨小淼
责编邮箱/1714523629@qq.com

【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2014/12/23

艺术之花绽放于陶瓷世家 一代大师张松茂的最美家庭


         (通讯员 金英报道)在我国陶瓷艺术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的名字家喻户晓。张松茂和妻子徐亚凤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长子张晓东、次子张晓杰和女儿张慧都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女婿陈实则是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有人把张松茂一家称为“一门六大师”,这就是张松茂名副其实的陶瓷世家。

      张松茂艺名“芝山松茂”,江西鄱阳人。1934年1月出生,他极富美术天才,12岁开始学画瓷器,18岁便大胆在瓷板上将苏联油画《政权归于苏维埃》进行再创作,此举一炮打响,曾轰动当时的瓷都美术界。他少年得志,21岁时便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并有幸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一批开国元勋。

      张松茂从小志存高远,刻苦磨砺,常将豆灯伴长夜,不成气候誓不休。成名之后依然笔耕不辍,锐意进取,因而风华常存,宝刀不老。他热心培养下一代,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在他培养的一批人才中,既有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也有省、市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这些人才现在都已成为我国陶瓷美术界的中坚力量。

      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刻苦,默默耕耘,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陶瓷绘画作品,影响远播海内外。他的画作近十几年来走俏艺术品市场,纷纷被收藏家购藏,市场价值一翻再翻,创造了当代景德镇艺术瓷价格一个又一个新纪录。至今已从艺整整60周年,他走过了一条艰难困苦而又成果辉煌的艺术道路,其人其事也因此充满传奇色彩。

      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要想成才,天赋加勤奋再加机遇,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那时候我在部所,一是向传统艺术学习,二是向现代艺术学习,三是研究瓷绘材料,那真是拼了命,下了功夫。”半个世纪以来,张松茂为了写生,国内的名山大川,黄山、庐山、井冈山,泰山、恒山、峨眉山,他几乎跑了个遍;为了创作,他曾经七上井冈山,走遍了五百里井冈的山山水水,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即使是“文革”中停止了工作,但写生却从未中断。在体力劳动间隙,别人在一旁歇息,他却拿出随身带的小本子坐在那里画起了路边的小花小草或树枝树杈,总之不会闲坐。如此日积月累,现在他的画室放满了各种写生资料,要创作何种作品,随手拈来,极为方便。

      张松茂从学艺起就师从刘雨岑和徐天梅先生。轻工部陶研所成立后,张松茂又和老师刘雨岑、徐天梅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徐天梅夫妇目睹张松茂的成长过程,打心底喜欢这个有志气有才气的年轻人,有意将女儿徐亚凤许配给张松茂,张松茂也早已恋上了徐亚凤,俩人情投意合,出双入对,不久便于1959年国庆节期间旅行结婚。当时俩人的婚事办得很简单,一间卧室兼书房,两张单人床、两张画桌合在一起,亲戚同事们吃点喜糖,就算完婚。

      成家以后,张松茂更是一心扑在事业上,不但完成了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古瓷描摹艰巨任务,还先后创作完成了《四季花鸟》、《瓷都六景》、《红地白梅》瓶等创作任务。《四季花鸟》瓷板后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红地白梅》瓶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

      正当张松茂技艺日臻成熟、创作日益丰富、创作激情最佳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他和所有的陶瓷艺人一样,被迫中止了艺术创作活动。可怜张松茂夫妇双双约定凡批斗会,必坐在前排,以免被突然揪上台时拖扯得太苦。熬过了最黑暗的几年,终于苦尽甘来,中国知识分子迎来了文化艺术的又一个春天,张松茂参加了全国第五次文代会,受到华国锋、邓小平的接见。他把蓄势难收的创作热情和十余载的蕴酿积淀尽情地宣泄出来,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早些年,张松茂和徐亚凤都有各自的事业,并且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但当时孩子小,必须有一方做出牺牲,徐亚凤便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线,做起了贤妻良母,以便能让丈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事业上,终于张松茂成为中国乃至当今世界陶瓷美术界的泰斗级领军人物。

      虽然甘居丈夫身后相夫教子,但徐亚凤并没有荒废陶瓷艺术创作,她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多次参加国家用瓷、国家礼品瓷和大型瓷壁画的绘制工作。徐亚凤继丈夫张松茂之后,同样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是对她艺术成就的最大肯定。

      张松茂、徐亚凤不仅比翼双飞,而且教子有方。他们对三个孩子从小传之礼仪、教之做人的道理,并且以身作则,身教多于言教、德育先于智育,在此基础上再将精湛的陶瓷绘画技艺传授给他们兄妹仨人。不仅三个子女都成为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而且都像他们一样心地善良,扶危济困、乐于奉献。

      1997年香港回归,江西省政府要赠送一幅瓷板画给香港政府,制作任务交给张松茂,他二话没说,立即带领全家大小投入到紧张的构思创作设计绘制工作中,经过60多天的日夜苦干,一幅《紫归牡怀图》大型瓷板画在艺术瓷厂的爆竹声中诞生。由于长时间的绘制工作都是呆着不动的缘故,张松茂的一双腿都出现了浮肿。但他看着自己精心设计构思并亲手绘制的作品烧制成功,心里却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惬意。

      继《紫归牡怀图》之后,在澳门回归时,张松茂又和夫人徐亚凤一道,共同创作完成了一对《牡丹莲花瓶》礼品,由省政府赠送给澳门政府。赠送给港、澳政府的两幅作品都倾注了张松茂夫妇的艺术智慧和深厚感情。他们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并亲手制作一件礼品赠送给台湾人民。

      张松茂夫妇和他们的子女乃至孙辈,都非常热心公益,他们经常参加义画义卖等慈善活动,每每听说同胞遭受特大灾害,便义无反顾地慷慨解囊。先后为汶川等灾区捐款,为偏远山区的贫困学子捐资助学。张松茂的长子张晓东不仅是一名陶瓷艺术家,也是一名企业家。他先后斥资数千万元回购流失海外的中国陶瓷珍品100多件,并出资组建了“景德镇百年陶瓷珍品馆”。 他还出资创办了“张松茂陶瓷艺术培训中心”,免费培训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的高级人才。被业内传为佳话。

      张松茂一家不仅是一个艺术之家,更是一个夫妻和睦、乐善好施的幸福之家。这个陶瓷世家处处都绽放着美丽,艺术之美、公益之美,美不胜收。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