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自宽是驻马店上蔡人,16岁起便跟着师傅走村串巷给人剃头,一干就是半个世纪。上了年纪后,儿子心疼他太劳累,便把他接到郑州,本该在家里安享晚年的他,却在郑州市东风路与信息学院路交叉口一个角落里,支起一个小小的剃头理发摊点。
  • /
    李师傅的“小店”陈设很简单:剃刀、推子、洗头水盆,就是全部家当。
  • /
    只要老人支起摊点,“粉丝们”就迅速从家里聚拢过来,不一会马扎、椅子、磨刀的长板凳都被“占领”了。老人人气为什会这么旺呢?原来老人的摊点不仅理发,还兼着一个“副业”,免费提供开水。
  • /
    起初李师傅怕冬天给客人洗头水太冷,就备了一瓶开水。一次,一个路人要吃药找不到开水,见李师傅有,就讨要了一杯,附近清洁工有时也来讨水喝。渐渐的一个水瓶变成三个,坏了又换新的,“这几年光水瓶就打坏了六七个”。
  • /
    “别瞧我的设备一般,敢说现在美发店的小伙也比不上我的技术。”顾客上门,李师傅熟练地撑起披布,洗脸、洗头。他说:“刮脸是最考验技术的活儿了。”说话间,剃刀移到了客人的眼部,李师傅熟练地拿捏着剃刀,在眼窝附近挥动,看得人心怦怦直跳。
  • /
    自从16岁起,李自宽的生活就在走街串巷中进行着。这些既是他养家糊口的工具,也是陪伴了他半个世纪的“老伙伴”。
  • /
    来到郑州五六年过去了,附近小区的老人、清洁工、商贩等都认识他,李师傅可谓成了当地的“明星”。
  • /
    过去标准的剃头挑子是用扁担挑着,一头是长方凳,中间有三个小抽屉,放钱、剃头工具之类的东西。剃头挑子一头热,当然还要有火炉和脸盆,给客人洗头。
  • /
    “以前理发不能向客人要钱,也不能用手接客人给的钱。客人理完发后,会自觉把钱投进凳面正中间小孔里。”李自宽介绍说。
  • /
    凳子是李自宽师傅的师傅传下来的,老红槐树做成,到他手里算起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曾经有人出高价要买,被李师傅谢绝。虽然儿女们没有继承自己的手艺,但是他希望这个老物件能被儿女们保存下去。
  • /
    “剃头师傅都要学十种活,梳、编、剃、刮、掏、剪、染、补、接、舒,现在懂的人也不多了,也没那么讲究了。”李师傅的客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对发型没有更多要求,简单大方即可,李师傅娴熟的技艺让附近老人都成了他的粉丝。
  • /
    如今李师傅已是74岁高龄,他热爱自己这份手艺,在灯红酒绿、标新立异的发廊之外,支上一个小摊位,等待一位径直而来的客人,坐下来剪剪头发,顺带刮刮胡子,掏掏耳朵。当老式推子,修面刀,荡刀布一一映入眼帘,唤醒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 /

街头理发师

图片来源/CFP
责编/于晓丹
责编邮箱/1714523629#qq.com

【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2015/03/20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