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春的清晨,风还有些凛冽,66岁的王三益却已经扛着高倍远视镜来到了安庆菜子湖边。每年秋冬季节,大量候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至菜子湖湿地保护区越冬,作为民间组织“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的理事长,日常巡湖护鸟便成了王三益每天的工作之一。
  • /
    这片湖泊,就是当地民众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母亲湖——菜子湖,也是候鸟的栖息乐园。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围湖造田、捕杀候鸟等现象十分严重。“眼瞅着鸟儿越来越少,心里难受。”王三益说。
  • /
    从1995年开始,当地的湿地保护区建成,主要保护对象就是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资源。但是,菜子湖湿地面积广,林业部门人手少,管理难度非常大。
  • /
    “单纯靠政府管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王三益曾在姥山村做过40年村干部,他带头成立了一个民间环保协会,其中90%以上成员都是菜子湖沿岸农民。在候鸟季,20多人组成的候鸟巡护队早上4点起来巡视,到晚上10点才回家入睡。图为王三益和他的队友们。
  • /
    一旦发现有人捕鸟和毒鸟等情况,巡护人员会第一时间通知王三益。不管何时接报,老人会立即骑摩托车去现场取证,核实后再通知森林公安。图为巡护人员在湖边发现的捕鸟夹子。前些年,队员们一天能捡到五六十个夹子,现在这种夹子已经很少见了。
  • /
    比起打击盗猎分子,如何得到当地村民的理解是一件更困难的事。为此,王三益的环保协会牵头编写了保护鸟类的黄梅小戏,宣传爱鸟、保护湿地的知识,还组织国内外专家和志愿者实地参观,当地学校也把保护湿地和候鸟作为乡土教材。
  • /
    村民刘芝才曾是当地“枪王”,过去依靠猎捕候鸟日收入近万元。“老王不知道找了我多少回,有时候我故意假装不在家,他就从门缝里给我塞纸条。”刘芝才说,“给我讲道理,还说得句句在理,没办法反驳。”图为“枪王”刘芝才,他如今已经成了一名候鸟保护者。
  • /
    看到“枪王”都放下了猎枪,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加入到环保协会中。如今,环保协会的会员和志愿者达到了300多人。他们除了利用农闲时间义务开展越冬候鸟巡护外,还会定期在湿地清理垃圾。图为协会成员在驻地给候鸟喂食。这些候鸟都是因伤被捡到这里的,养好伤后即予以放飞。
  • /
    为了这份环保事业,王三益将多年的积蓄都投了进去。他还借钱设置了一座湿地监测瞭望台,安装了湿地野外远程监控网络,前前后后投入了近80万元。
  • /
    直至今日,资金少仍是困扰协会发展的最大难题。不过在王三益看来,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官方和民间逐渐被重视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 /
    2014年12月,王三益的协会与当地政府合作举办了菜子湖湿地观鸟节,吸引了3000多驴友、爱鸟人士以及摄影爱好者,村民们也尝到了生态旅游带来的甜头。
  • /
    “我在一天,就守护一天。”现在,王三益正在积极筹备协会的网站,他期待更多年轻志愿者加入这个平均年龄50多岁的团队组织,“这就好比接力棒,需要一代代传下去”。
  • /

菜子湖畔鸟归来

摄影报道/楚接舆
责编/杨小淼
责编邮箱/1714523629#qq.com

【CFP版权图片,请勿转载】2015/03/12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北京市 海淀区

粉丝142388人

北京市 海淀区

粉丝86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