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对榔头锤子,一副扁担簸箕,一身泥尘,构成了一位60岁老人宁静却不寻常的退休生活。直到最近,经一位本地网友发帖,这位“奇怪”老人的修路故事才开始传出广东省惠州市郊一个叫古塘坳的地方,为村子以外的更多人知晓。
  • /
    下午两点钟,在古塘坳立新1村的村道边,瘦弱的钟信章戴着一顶草帽,挑着粪箕到处找石块。
  • /
    一担石块大概有几十斤重,长期担石块,钟信章的肩膀磨出了茧子。
  • /
    根据坑的大小形状,钟信章选择合适的石块填平。因为修出了经验,钟信章基本能够一眼判断如何选择石料。
  • /
    修路看起来简单,对一个老人来说,这样的重复并不容易。首先要去找厚度相当的石块,最好是砖头,再一块块拼在水坑里。石头捡得不合适,还要用榔头和凿子改小,之后再去挑细沙盖在上面铺铺平。
  • /
    由于簸箕底部已经漏了,钟信章垫了张结实的纸皮,勉强能装大石块凑合用。“老钟不光修路,还帮着修下水道。”同村的乡亲说。
  • /
    傍晚六点,钟信章不顾家人催促,坚持要填完这一段路才回家吃饭。在当地,乡亲们对钟信章“修路工”的身份已经习惯,偶尔有来做工的外地人不断投来诧异的目光。
  • /
    “都是被工程车压坏的”。钟信章看着小汽车经过坑洼的路面,溅起一片泥水。
  • /
    古塘坳地处广东省惠州市郊3公里,是1958年春为响应政府兴建黄沙水库而从惠阳下埔段迁来的移民村。由于地处城区和高新区交界,地产开发和工程建设多,载重卡车频繁经过,加之村里没有能力经常修缮,路面破坏严重。
  • /
    近年来,村子周边大大小小的施工几乎没有断过。工地多,废弃的碎石料也多,他就地取材,捡附近的建筑废料和泥土作为原料。
  • /
    要搬起三四十斤的石块,60岁的钟信章显得有些吃力。
  • /
    从2007年开始​​,无论冬夏,尤其是大雨过后,钟信章的身影都会出现在附近的街道上,要么在清理路障,要么用石块修补路面。光是锄头、十字镐、锤子这样的铁器已经用坏了2套,换了多少簸箕钟信章记不清了。
  • /
    说起老伴儿,一贯神情严肃的钟信章回头一笑,看得老伴儿害羞起来。在老伴眼里,钟信章是个固执又忘我的老小孩,遇上暑天修路,她一定会赶去送水。
  • /
    钟信章把修路弄脏的旧皮鞋清洗干净后,放在阳台晾干。
  • /
    钟信章的桌上摆满了各种药品,和早年在北京拍的纪念照。
    1986年,21岁的钟信章不愿意继续在务农中消耗青春,离开龙川老家,到东莞一家建筑公司做起了小工。他走南闯北,做过隧道、桥梁、高楼大厦,到2007年退休时已经是公司一家施工队的负责人。钟信章说自己的肺病和工作在建筑一线有关,“粉尘吸多了”。
  • /
    因为腰椎盘突出,钟信章闲下来就捶一捶,缓解不适感。
  • /
    钟信章有五个子女,大女儿是护士,二女儿在家门口的小学教书,其余的三个子女都在东莞工作。退休后,钟信章和妻子在家带孙子,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修补村里的路。
  • /
    起初,钟信章修路的位置是在距离古塘坳小学100米左右的地方,那里经常有大型的工程车出入。“我做这个事情也是与人与己方便。”如今,应了钟信章当初的话,他自己的孙子就在这所小学上二年级。
  • /
    慢慢的,远处的路他也跑去修。钟信章指着前面村子说,有时候修好的路没几天又被压坏,要反复修补。
  • /
    每天早上,钟信章都要去南山公园锻炼身体,他修路的路也朝那个方向延伸。钟信章听说,公园里也有一位志愿修登山道的诸建中老人,偶尔还有热心市民帮忙,钟信章很羡慕他。这些年,只有一次手起泡敲不动石头,钟信章请过路的亲戚帮过一次忙,“我当然是希望大家都能来修路,光靠我一个人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 /
    村子的附近,以前是大量的厂房。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周边的工厂大量的倒闭、拆迁。大量流动人口的离开,让原本热闹的村子变得十分安静。
  • /
    钟信章家的三层小楼,原本租出去两层作为收入补贴家用,如今随着租客的离去也闲置起来。做了半辈子建筑,钟信章把积蓄全用在建设身后的这栋三层小楼。因为资金有限,只能建一层,住一层。三层楼好几年才竣工。
  • /
    退休的时候,公司将东莞一处物业的产权收入转给钟信章和其他退休的同事做终身养老金,每月都能分三千多元。这些钱足以保障家里衣食无忧,自己安心修路。
  • /
    平均下来,钟信章每天能挑40担左右石头。因为腰椎影响,这天上午他只挑了20担就决定回家休息。
  • /
    2011年,钟信章被查出肺肿瘤,由于心态乐观,恢复得也很理想。最近,钟信章发现脚踝总是不明原因的水肿,必须去打点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干活的时候反倒没那么痛。”
  • /
    “趁现在年轻能干得动就动。”钟信章说,能打断他的只会是身体原因。修路对疾病缠身的他来说,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对过往工作生活的回忆。
  • /

怪老头的修路故事

图文/周楠 王丽思
责编/于晓丹
投稿邮箱/1714523629#qq.com

【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同意】2015/10/15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北京市 海淀区

粉丝142388人

北京市 海淀区

粉丝86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