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个民族互相协作、互相融合,逐渐完成了现代民族的发展进程。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加快了他们实现梦想的步伐……
  • /
    大学毕业后,布威麦尔耶姆回到了家乡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为乡里的孩子指导高考美术。每当春花开满乡村的时候,布威麦尔耶姆就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去写生。除此之外,布威麦尔耶姆还给当地妇女做刺绣针织方面的技术培训。她把维吾尔族传统风格和流行元素结合起来,制作出既传统又时尚的服饰。布威麦尔耶姆说:“我希望能通过服饰的展现,让我们维吾尔族姑娘呈现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更漂亮更美丽。”
  • /
    阿不都卡迪尔从十四岁开始就在餐厅学做拉面了,今年二十四岁。“我想有一家自己的拉面店,自己当老板,然后结婚,生孩子。”阿不都卡迪尔说。
  • /
    土尔逊古丽今年十七岁,家住伽师县三乡,她已经在这家西餐厅工作一个月了。“我希望多挣钱给爸妈。我喜欢音乐,喜欢跳舞,希望有一天拥有自己的小舞台。”土尔逊古丽说。
  • /
    托合塔吉·萨帕尔是喀什疏附县公安局八里桥治安恰卡点的交警队副大队长。这个卡点位于314国道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每天,托合塔吉需要十二小时在岗,十多天才能回家一次。“别的没啥,就是想家,特想媳妇和儿子。我和兄弟们在这每天执勤,希望喀什平平安安。”托合塔吉说。
  • /
    杨雪飞是一名85后,回族。2010年,他从亲戚那里得知喀什要被设为经济特区的消息后,于是决定去喀什创业。他在开了喀什的第一家羊肉酸汤馄饨店,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杨雪飞继续研制配料,把北疆的手艺融合在南疆的饮食习惯里。“现在店里有八名员工,有很多回头客,每天销售都有保障,图木舒克也有了一家分店。”杨雪飞说,明年他就要当爸爸了。
  • /
    如孜·肉孜是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的农民,十年来,他一直从事花帽制作。过去他们都是在家用简陋的设备做帽子,如今有了新的作坊和更先进的设备,加工的帽子可以成批销往全疆各地甚至国外。“现在每天在这里上班,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如孜·肉孜说。
  • /
    坎吉汗·吾买尔是柯尔克孜族,今年24岁。她曾在小学当过老师,如今是一家服装厂的主管,月薪五千以上。由于通晓汉语、俄语、柯尔克孜语、维吾尔语,坎吉汗和各族工人的关系都很好。她手里这束丝网玫瑰就是厂里同事送的。坎吉汗喜欢别人喊她古丽,因为古丽是鲜花的意思。“保持学习状态,保持美好的生活状态。”坎吉汗说。
  • /
    买买提·吾买尔的爸爸是喀什土陶第六代传人,小买买提也自然而然成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不过小买买提对土陶并不感兴趣。“我喜欢上学,学习,还有和同学玩,长大之后,要做一名医生。”小买买提说。
  • /
    孟冰清是北京印刷学院在读研究生,目前在喀什青年旅社做义工。闲暇时,她会坐在门口弹弹吉他。“维吾尔族人都很好客,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他们就会请你吃手抓肉和各色糕点。我喜欢吃巴达木。”孟冰清说。
  • /
    吴焕杰在喀什当了两年兵。退役的那天,他和战友们一起唱着这首歌:“离开部队的那一天,天空并没有下着雨……要走的战友都上了车,送行的人却不肯走……”他从没想到唱这首歌时会哭。“部队也是我的家,回家的时候也是离开家的时候,我爱这里。”吴焕杰说。
  • /
    伊玛木·买买提在三师农贸市场卖了二十多年的菜,除了新鲜的蔬菜外,他还经营牛肚羊肚。由于菜品实在,很多老顾客都爱到他这买,一天的收入能达到三四千元。“我左边这个是大老板,右边这个是小老板,我是小工,干活的。”买买提笑着说。
  • /

人在喀什

供图/CFP
责编/杨小淼
投稿邮箱/1714523629#qq.com

【CFP版权图片,请勿转载】2015/09/21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北京市 海淀区

粉丝142388人

北京市 海淀区

粉丝86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