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浙江杭州南宋御街一带,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透出这个城市的繁华和喧闹。戚建飞的箍桶店就坐落在这个烟酒食肆林立的地方。30多年前,戚师傅带着自家祖传的手艺从老家诸暨来到杭州打拼,箍桶店历经了五次搬迁,如今的门店由戚建飞和他26岁的儿子戚越峰一起打理。
  • /
    戚建飞今年63岁,能说一口流利的杭州话,制作木桶、木盆的手艺是从祖父那里学来的。作为长孙,戚建飞深得祖父的疼爱。“爷爷走到哪,都爱带着我。”戚建飞说。
  • /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学会一门木工手艺,格外受人尊敬。谁家想做个木桶、木盆,都会找戚建飞的爷爷帮忙。当年做木活,一天的工资1块6毛8分,比在生产队干几天的工分都高,还能得一包香烟。
  • /
    做木器,全靠手上功夫。戚建飞做的木桶滴水不漏,是店里的招牌。一块块平整的木料,哪块适合做底子,哪块可以做边子,他一清二楚。锯子锯出大样,刨子刨出细节,工作时的戚建飞,更像是一个艺术家。
  • /
    “做木桶、木盆,最重要的是细节。”戚建飞说,只有木片之间严丝合缝,打箍时松紧恰到好处,才能保证木桶密封性好,经久耐用。当然,要让木器“滴水不漏”,刷清漆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每一个木器定型之后,他都会刷上三遍桐油。
  • /
    1985年,32岁的戚建飞和妻子楼旗英初来杭州时,杭州市民大都喜欢用木制水桶,戚建飞的生意也是红红火火。然而随着塑料制品的兴起,笨重的木制品不再受青睐,戚师傅的生意渐渐黯淡了。图为戚建飞的妻子楼旗英在擦拭刚做好的茶桶。
  • /
    “那时候,两三天也就卖出去一个木桶。”木匠人的生意步入了艰辛的“讨活期”。好在戚师傅及时发现当地人对木砧板、木搓衣板的需求量依然很大,于是他租了五辆三轮车,每天都到杭州各个地方去卖。
  • /
    楼旗英对那段日子印象深刻:在数九寒冬里,她跟丈夫一起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砧板、搓衣板,渐渐地,生意又有了起色。
  • /
    如今,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木桶,木盆再次成了抢手货。“订做木桶、澡盆的顾客很多,每天都能接到订单,下半年都来不及做完。”戚师傅说,一个泡脚用的木桶能卖125元,定制的澡盆能卖1200元,好的时候一天能进账2000元。
  • /
    戚建飞的箍桶店历经5次搬迁,从杭州卷烟厂搬到江城路,再到望江门、鼓楼,最后才来到中山路,不过店铺一直没有扩大。“杭州全城,现在只有我一家在做了。”说这话时,戚师傅又补充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做这个活了。”
  • /
    刚来杭州时,戚建飞曾带过两个徒弟,但是“手艺还没学会,人就跑了”。现在,跟着戚师傅学手艺的是他的小儿子戚越峰,一个90后小伙子,虽说一开始,他也很不情愿干这个。年轻人的想法比老一辈活跃,戚越峰正在筹划把门店向电商转型。
  • /
    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做起木工活来,戚建飞依然热情不减。打麻将等娱乐活动他都不喜欢,只喜欢做木工。哪怕是炎炎夏日,他也能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做到做不动为止。”戚师傅笑着说。
  • /

戚师傅的箍桶情

摄影/王川
责编/杨小淼
投稿邮箱/1714523629#qq.com

【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2015/07/07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北京市 海淀区

粉丝142388人

北京市 海淀区

粉丝869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