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2年,在山东济南大孙家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里,当程致喜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时,医生的诊断书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女儿孙圣如患上了先天性脆骨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瓷娃娃”。骨折、治疗、再骨折,反复不断……如今,孙圣如已经累计骨折过19次。然而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瓷娃娃”在紫砂艺术中闯出自己的天地。
  • /
    在10岁前,孙圣如基本上不能动弹,12岁时才进了学校,18岁那年才能独自站立慢慢行走。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由母亲程致喜背着、推着上学放学。如今上下楼梯时,她还是需要协助。
  • /
    母亲程致喜在离家较远的济南市里照顾店里的生意。为了照顾孩子,父亲孙自杰只能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找活干。由于经常一个人在家,孙圣如也学会了热饭等简单的家务。
  • /
    孙圣如的父亲孙自杰年轻时无师自通,擅长好几门手艺。孙圣如说,自己的艺术天赋来自父亲。孙圣如工作的案板和眼前的这数十种工具,都是父亲托朋友从江苏传来图样,他自己琢磨着制作的。父亲还常常帮孙圣如对作品进行一些改良。
  • /
    每天早饭后,孙圣如便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济南的冬天很冷,家里也没有暖气。打泥条是紫砂制作的第一步,密实的砂泥要用木锤不停敲打五六分钟,打成想要的厚度。
  • /
    经过敲打,方方的泥块变成了薄饼。量好尺寸后,用特制的工具裁边、凿齐,裁切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对于裁切下来的泥料,孙圣如也不舍得丢弃,会留作他用。
  • /
    做紫砂壶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制作这样一个罐子,仅仅成形,就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而要做一把紫砂壶,则需要四五天。
  • /
    父亲也常常会跟孙圣如一起学习制作技艺,他承担了烧制环节的工作。壶在烧制的过程中,有些会烧裂、起泡,这样的壶就残了。对于烧裂的壶,父女俩会一起琢磨失败的原因。
  • /
    做好的紫砂工艺品,孙圣如都要认认真真地錾上自己的章,她目前用的一套章有大小三枚。
  • /
    孙圣如的生活简单而封闭。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都去了外地打工或者上学,家里没有电脑,手机便成了她重要的交流工具。她在网上展示了一些自己的作品,也经常会有人向她定购作品。
  • /
    在济南七里堡茶城,有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圣如紫砂艺术馆”,这就是孙圣如的小店。小店主要由母亲程致喜帮忙打理。尽管刚刚起步,生意谈不上红火,但这一件件由孙圣如亲手创作的紫砂工艺品,寄托了一个自强女孩的未来。
  • /
    在孙圣如的生活里,从来就不缺少关爱。不只爸爸妈妈给了她超乎常人的照料,还有很多热心人给了她无私的帮助。每隔一两个星期,画家张光明(右)都会邀孙圣如来家里作客,向她传授绘画技巧。
  • /
    照片中的这位女士,是孙圣如的老师王玉美。2009年的一天,程致喜带着孙圣如到山东省博物馆参观,在一场紫砂壶作品展览会上,来自江苏宜兴的中国工艺美术师王玉美非常欣赏孙圣如对陶艺的执着,答应收她为徒。2011年夏天,孙圣如由母亲带着南下宜兴学艺,吃住、学艺都在王玉美家中。
  • /
    闲暇时的孙圣如喜欢趴在窗台前叠幸运星、勾毛线花、捏一些花生柿子造型的小摆件。在关爱中成长的孙圣如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尽自己的力去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瓷娃娃”。圣如的小店里每卖一件作品,就捐给“瓷娃娃”协会2元钱。她坚信,生活有爱,有阳光,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
  • /

瓷娃娃的紫砂梦

摄影报道/李文亮
责编/杨小淼
责编邮箱/1714523629#qq.com

【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2015/01/20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