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滚动鼠标查看
首页
分享
分享
收藏
秦莎,生于四川,长在北方,目前生活在深圳,她有个梦想是有一天能够把花店开到巴黎。
5年前,秦莎还在一家品牌服装公司做平面设计师,当时因为公司要用鲜花为新办公室做装饰,她第一次接触到花艺,从此便再也离不开这花花草草,她甚至为此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秦莎做出了她第一个关于追梦花艺的决定——报读香港插花艺术学院,开始了她每周末往返于深圳、香港两地的生活。“学习花艺,最难的是坚持,那时候,不但每周要风雨无阻地往香港跑,粤语也是成了我的一大难题,与老师沟通,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虽然如此,秦莎还是坚持了大半年,最终完成了学业。
2013年,在秦莎踌躇于如何在花艺上发展时,通过微博认识了有着共同兴趣的拍档,两人一拍即合,创立了简花艺工作室,秦莎也正式开始了她的花艺生活。
虽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但创业之初的艰辛还是如期而至了。工作室刚成立的第一个情人节,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吸引客人的他们,印了一批宣传单,几个人拿着去人多的地方发,但大多数人都拒绝了,甚至看也没看。“那时候很是尴尬,也很有挫败感,最重要的是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后来团队将宣传阵地转移到了微博、微信,才逐渐为大家熟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走上正轨。
“设计一件作品基本分为:构思、寻找花材、设计、成品。”秦莎在构思时经常会画一些草稿,不但要使花器与花材相得益彰,造型也会考虑在内。
寻找花材是一项技术活儿,更是项体力活儿。需要从万花丛中找寻到最合适的花型和颜色。“一般比较大型的活动是从昆明直接预订花材,记得有一次我们预订了一批金香玉玫瑰,那是一种柠檬黄色的玫瑰,可收到货时大家都傻眼了,柠檬黄色玫瑰被错误地发成了橙色的。”但是花的保质期有限,加上使用在即,秦莎和她的小伙伴们急中生智,在橙色的玫瑰中加入茴香和黄金果,将颜色中和成橙黄色,才算勉强度过了这次“危机”。
秦莎的花艺作品在注重时尚优雅搭配的同时,又带有自然随意之感,是区别于其他花艺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在秦莎看来,每一件用心完成的花艺作品都倾注了花艺师的情感,被客人认可并恰如其分地使用,是花艺的生命和意义。
“曾经遇到客户要做一个大花篮,说是要为一位有分量的人祝寿使用,老人98岁高龄。”秦莎设计之前和客户充分沟通了设计要求和细节,选择了传统的喜庆颜色,客户收到花篮后连连称赞。后来秦莎才知道,那个花篮送给了中国改革开放启蒙大师袁庚先生,秦莎兴奋不已。
2014年秦莎的第一本书《我的插花日记》出版,秦莎激动而忐忑,“就像自己的孩子出生了,要去见人了,他会不会得到大家的喜爱,这个努力的成果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最开始的一段时间,秦莎经常去当当网的购买评论中去查看读者的评论。
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秦莎做了很多以前插花没有做过的尝试。“过去因为有些花材太过于常见,我甚至会忽略它们的存在,但是为了这本书,我开始了解它们,发掘它们的优点,并且真正体会出‘没有不好的花材,只有不会用花材的花艺师’这句话的含义。”
近几年,花艺在中国发展迅猛,这为花艺从业者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土壤,许多专业的,有水准且审美高的花艺师展露头角,作品不输国外的花艺师,这十分难得。“其实花艺行业从来不缺从业人员,不缺会插花的,但是缺少审美好的、有品位的花艺师。昆明有我国最大的鲜切花培育基地,但是对新品种的花材的培育却比较慢,很多好品种的花材都依赖进口,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花艺师的创作。”
秦莎的先生是位法国人,目前在中国教法语,十分热爱中国文化,“他喜欢我的工作,觉得女孩子有花陪伴是件很美的事,可能是法国人浪漫的天性吧。”他们的宝宝,梧桐已经11个月,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插花研究花艺了。
陪伴秦莎12年的老狗狗帕蒂见证了她的所有生活,所有改变。
返回
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