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滚动鼠标查看
分享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面积480多亩,长4.3千米。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因此而得名。
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 ,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是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
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瘦西湖畔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瘦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
为保证瘦西湖的景观不受任何视觉污染,当地建立了12.23平方公里的总控范围,在控制区域内,任何建筑都要严格实行限高。
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风亭上,是眺景最佳处。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 全湖景色尽收眼底。
瘦西湖周边水网密布,并与运河相通,水环境保护一直是一大难题。近年来,由于生活、工业污水排入,加之上游补给水源受阻,湖水水质逐发生变化,瘦西湖一度每年夏秋两季因绿藻疯长而使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整体环境。
为改善瘦西湖水环境,解决水源补充和污水入湖问题,瘦西湖水环境整治项目开始实施,前后历时4年,铺设完成直径1.6米、长6公里的“活水工程”。
工程将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上游活水引入瘦西湖,并采用生态技术、工程技术进行疏浚清淤,实现了瘦西湖“死水变活、活水变清”。
在瘦西湖水环境整治过程中,当地人还注重延伸水环境的内涵,建设了水上廊桥、河滨散步道、河滨自行车道等,实现了人与水、自然和文化的和谐,形成了具有个性魅力的瘦西湖水系新景观。
返回
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