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素与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并驾齐名为中国“五大淡水湖”,是华夏悠久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巢湖水产资源丰富,尤以银鱼、螃蟹著称。飒然风起的金秋,是巢湖渔民捕捉“金甲红毛蟹”的大好时节。图为2013年10月18日,巢湖卧牛山渔民在捕鱼。CFP
和西湖一样,巢湖是一个有着文化厚度的湖,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前来寻幽探胜。李白、罗隐、苏轼、陆游、姜夔等,都为巢湖留下过脍炙人口的佳句。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赞叹道:“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图为2013年1月5日,巢湖湿地景色。
巢湖沿岸原有湿地较多,是保护湖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第一道屏障。图为2012年4月1日,安徽巢湖生态湿地。
湿地至少有三大功能:一是减缓风浪对湖堤的冲击,发挥固堤防洪的作用;二是美化环境,为湖滨旅游增加一道自然风景带;三是降低湖水中的磷氮含量,净化水质,遏制蓝藻的产生和爆发。图为2013年6月4日,巢湖黄麓镇芦溪湿地风光。
湿地为湖区水生物群落的恢复提供了“原生互惠”的繁衍环境。位于湖滨北岸的龟山湿地,拥有水生维管束植物42属50种、浮游植物71属196种。图为2013年7月9日,巢湖孙村一带湿地,数十头牛儿在湖中奔跑戏闹。
巢湖湿地东侧有柘皋河,北有村庄和农田,南有广阔的浅水区和湖面,尤其是南边向湖心延伸的浅水区面积较大,宽度约200米左右,水深约1.5米。沿湖湖岸水陆交错,草地常青,有4万多棵柳树。图为2012年12月30日,巢湖夕阳美景。
在巢湖腹地的芦苇丛中,常常能看到鸡鸭嬉戏,不时还有叫不出名字的白色鸟儿展翅高飞,举目望去,满眼是清淡雅致的绿和微波荡漾的水,一股扑鼻的清香沁人心脾。图为2013年1月10日,上千只红嘴鸥在安徽巢湖闸附近湖面上觅食嬉戏。
近年来巢湖水环境发生变化,湿地锐减。为了保护巢湖的碧水蓝天,当地人展开了湖湾湿地生态修复行动,“人造湿地”就是其中一项。图为2013年1月5日,巢湖滨湖村湿地景色。
人造湿地是一种最新的水质与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环境,修复巢湖沿岸的生态环境。 图为2015年1月1日,巢湖的拂晓景色。
2000年以来,巢湖市已先后开展两期湿地恢复工程,共投资2.69亿元,吹填清淤土方量419万立方米,完成10个堆场,构建总长12.55公里的围埝构筑,建起了3500多亩生态湿地。图为2011年11月26日,安徽巢湖湿地落日风光。
如今,巢湖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滨湖绿化林带,对沿湖17.6公里的8处湖滩湿地进行抛石护滩,栽植树木12万多棵,并通过污染底泥吹填,使1800多亩荒滩低洼田变成了良田和林地。图为2011年11月16日,巢湖南岸盛开的芦花在阳光下,随风摇曳。
返回
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