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1
小人物的奋斗
  •   崔亚龙是一名来自山东聊城的阳光大男孩。他有着多重身份:一所艺术培训学校的校长、一个业界小有名气的模特、一家火锅店的经理、一所模特培训机构的老师、一家服装店的店长。他从不会给自己安排空闲的时间,每天奔波在艺术学校、摄影棚、火锅店、模特学校、服装店和公寓之间,享受着奋斗带来的乐趣。面对忙碌的生活和多变的角色,崔亚龙说:“人生就是越努力越幸运,我来不及休息。” 视觉中国
      拥有梦想,就要付诸行动。这是一群怀揣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人,他们也许是别人眼中的“小人物”,但是在逐梦的路上却迸发出了“大能量”。
  •   孙博,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机动大队警长,一个1999年就参加工作的北京小伙子。身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孙博却活得像个回不了家的外地人。由于工作需要,孙博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队里度过的。孙博在警队的绰号是“超人”,因为他总是有着超出常人的毅力,不论是大夜通宵值班,还是不停地在广场巡逻值守,他始终看上去都是那么精神百倍,毫不懈怠。
      很多人会因为真心喜欢一个行业所以去坚持到底,孙博就是这样,他说自己有种警察情节,特别喜欢穿这身制服,觉得特别精神。而且穿上这身制服穿就意味着多了一种责任,不希望自己面前出现任何一点违规的情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我而言,这身警服不仅仅是件衣服,更多的是烙印在心里的职业责任。穿上它,我要行使它赋予我的权力,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维护辖区治安秩序;脱下它,我仍牢记自己是名警察,该出手时我依然会毫不犹豫的。” 视觉中国
  •   马小媛曾经是一名学中医的大学生,如今,她是一名钢管舞教练。钢管舞这个在公众看来大多在夜店表演的舞种,要坚持跳下来,并不容易。有一次马小媛练习从钢管顶端“速滑”下来的一个动作,突然看到地上掉下来一块东西,捡起来一看,是手上的一块皮。虽然难练,但马小媛依没有放弃。她结合学过的中医知识自创了健身版钢管舞,成立了自己的培训学校,努力把她的钢管舞事业发展壮大。
      “对于跳舞,自己既不是天才,身体先天条件也不是很好,一直支撑自己钢管舞梦想的就是自己的努力。”马小媛说。 视觉中国
  •   1940年出生于河南新乡的樊明兰老人,是当地一家外墙保温材料企业的董事长,她的企业于2005年成立,10年来,樊明兰经历了许多挫折,创业的艰辛将她磨砺成一个永不服输的老年企业家。谈起创业经历,今年已经75岁樊明兰说:“尽管很辛苦,但只要认真走下去,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而常和她打交道的人,更是称之为“中国阿信”。 视觉中国
  •   厨师贾师傅在阿富汗唯一一家中餐馆中工作,到阿富汗已有6年。对于贾师傅来说这里能够挣到比国内更多的钱,却不用怎么花钱。这些攒下来的钱都可以寄回国内,让远在国内的家人生活的更好。
      贾师傅的生活非常简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厨房到卧室的距离。他并不关心外面是怎样的,那些爆炸、枪战、直升机的扫射,让他已经麻木了。他只喜欢做好自己的菜,看着客人们吃着开心的样子,就心满意足。 视觉中国
  •   24岁的刘佩在甜品店上班,下班后则化身乐队贝司手在琴房练琴,梦想着组建自己的乐队。
      刘佩喜爱摇滚乐。毕业后,他不愿意“被安排”,放弃了家乡事业单位的工作,为了组建乐队,选择“漂”在石家庄。期间,为了生活,扛过摄像机拍过广告、当做司机、做过健身房的市场策划,每月2千的工作也只够他租房和吃饭。而这些经历也让他有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现在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和朋友到一家地下室的琴房去练琴,尽管房顶的隔音层已经摇摇欲坠,条件简陋,并没有影响到每天他追梦的心。“终有一天,我将组建自己的乐队,有自己琴房。”刘佩说。 视觉中国
  •   覃世坤喜欢戴着一顶老旧的鸭舌帽,穿着常年被汗渍浸透出现大面积脱色的短袖T恤,以及一双常年都粘着土的解放胶鞋。没人知道这位其貌不扬的老人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千万富翁。贵州黔西南册亨县秧坝镇秧坝村有一片2500多亩的林子,都是他栽的树,而正是这些树,给他带来上千万元的财富。
      曾是村里支书的覃世坤,有着他的致富梦。上世纪80年代,他听到这样一个说法,“种一棵书,一年能赚一元钱。”覃世坤想,“如果我种一万棵树甚至更多呢,是不是就会赚得更多。”覃世坤说干就干,开始了他的种树大业。扛住了辛苦,耐住了寂寞。如今,覃世坤总共承包了2500亩林地,整个秧坝镇也有不少村民跟着他一起种树致富,这个距离册亨县城22公里的小镇,林业用地面积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7%。而敢于尝试的覃世坤将目光瞄到了皂角树上,又将开始新一轮的投资。 视觉中国
  •   在太仓市西郊伟阳菜场,提起王佃恩的名字,知道的人可能没几个,但说到爱舞文弄墨的菜贩老王,可谓无人不知。平时大家都叫他“卖菜诗人”、“卖菜哥”。
      天命之年的王佃恩,老家在邳州市四户镇,上学时就喜欢写写弄弄,因家境贫寒,父母供不起他和7个兄妹上学,高中毕业后,学业不错的他放弃继续上学的梦想,成家后带着妻子外出打工。王佃恩不是一个好菜贩,他痴迷诗歌,对卖菜这份“工作”可以说是“不务正业”;王佃恩是个勤恳的诗人,就青菜豆腐的交易来说,他不会锱铢必较,但会沉湎于青菜之外的文学世界。
      漂泊在外多年,王佃恩用他那双粗糙的手写下了300多首诗、3万字的生活随笔,中篇小说《雪》和《淮海大地的灰姑娘》也正在创作中。“这是我在这个时代留下的印迹。”王佃恩说,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写的这些诗词、短文、小说整理出来,出一本书,圆自己一个文学梦。 视觉中国
  •   张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今年33岁,最大的爱好是唱歌和跳舞。从9岁起开始自学模仿杰克逊的歌曲和舞蹈动作,后来渐渐地自创出新的动作。白天他在家休息,晚上6点开始出来跳舞,一直跳到凌晨2点。为了能够自由地追逐舞蹈梦,张伟决定终生不结婚,把舞蹈视为生命的全部。当被问准备跳到多少岁时,他坚定地说:“一直跳到死!”
      对于张伟的选择,父母的意见是“不支持、不反对”,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动力。随着名声越来越大,有人开始主动打电话想做他经纪人,一一被他拒绝。张伟没想过要当富翁,只想当个成功的艺术家。 视觉中国
  •   27岁的赵丽琴现在是山西太原市一家超五星级酒店的保安员。从工作了多年的富士康辞职后,只是中专学历的她通过网络招聘经过了层层选拔面试,终于叩响了超五星级酒店的大门,经过培训后加入了保安员队伍。保安员虽是个小职位,但她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追求,由于英语不好,现在正在努力提升,争取尽快能从事酒店前台接待等对客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她相信每个人只要付出了努力和汗水,终会得到变身天鹅的机会。 视觉中国
  •   35岁的詹南洋是广东潮州人,他从小有一个梦想,就是做一个成功者。詹南洋14岁那年,体弱多病的父亲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幼的詹南洋在广州卖过衣服、摆过地摊。10年前,看到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詹南洋带着筹集100万元资金毅然来到西安在繁华地段开了一家婚纱影楼。家人认为他既没有高学历,又没有雄厚的资金,一个外地人到北方做生意人生地不熟,肯定干不了多久。詹南洋却非常固执,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他不断学习,总结别人的成功经验,从进货渠道、设计理念、销售推广等多个方面入手,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
      如今詹南洋全家都来到了西安,并且购置了商品房,一家人其乐融融。詹南洋说自己当初还是很有眼光的,看准了西安这个巨大的市场,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原本还有回老家的打算,现在彻底放弃了。 视觉中国
  •   2007年慧姐回到长春老家发展,这个东北的女孩一心热爱家乡的特产,总想把家乡的特产卖到南方去。从偷偷开淘宝店,到注册公司,把东北特产规模化、品牌化。为了实现目标,慧姐没时间休息,也没时间旅游,吃住都在店铺里,有时候几个月也不回家。如今,她经营着五家东北特产网上商城,商品也成功打入了南方城市。
      “我要换一处大房子,这个房子存货有点小了,站前金街的几处房子我看了,有一处我相中了”。慧姐一边敲打键盘,回复顾客的问题,一边畅想着未来。“明年我自己在长白山包一座山头,自己种人参,自己卖,产销一条龙,让长白山成为我网店的名片,让长白山成为我供货的大本营”。 视觉中国
  •   2015年4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毕业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的李硕,正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七次公务员考试,挑灯夜战。
      毕业虽然只有两年,他却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基层政法干警考试,省级公务员招录考试等等六次公务员考试。去年的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信心满满的他,最终却止步在最后的面试环节。他很后悔,但没有放弃。毕业两年来,小李做过保安,做过客服销售。但是始终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稳定,警察又是自己从小的梦想。所以这次,他又重新拿起了信心,去面对自己的第七次公考。 视觉中国
  •   20岁的卖唱歌手小玉是在山东青岛啤酒街卖唱的人里年龄最小的,安徽凤阳人。她说自己是一只候鸟,夏天来青岛,冬天去海南。小玉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学过音乐,从17岁开始,她每年都抱着吉他来青岛唱歌。
      一首歌40块钱,三首100元。生意好的时候,小玉一晚能赚四五百,每晚唱下来,嗓子疼到不行,所以白天她几乎不怎么说话。“再唱几年我就不唱了,用攒的钱回老家开家美容店,踏踏实实地生活。”小玉有着自己的目标。 视觉中国
  •   梁亚,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的理科男。自大二开始,心怀创业梦想的梁亚没拿家里一分钱的情况下,在学校开设2个移动营业厅、1个酒吧,5个淘宝店。2014年毕业后,创业经历丰富的理工男梁亚放弃城市月收入超1万元的优越工作,突然把创业目标放在双孢菇种植项目上,带领老家村民共同致富。他自身一人前往双孢菇主产地福建漳州学习技术,请来技术员返回家乡安徽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注册成立淮南市绿威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与4户村民投资160万元建成4个标准化双孢菇种植大棚,带动38名农闲人员家门口就业,不到一年时间内,合作社销售额达到130万元,纯利润90万元。
      面对创业的艰辛,梁亚感慨说:“创业好比是前方的一条路,我知道很堵,但是只有这条路,才能通往我想要去的地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视觉中国
  •   立志成为一名宠物摄影师的90后女孩宗文琦(左)和同样喜欢小动物的“闺蜜”倪健玲放弃了待遇优厚的教师岗位,在江苏南通合伙经营着一间宠物摄影工作室。遇到外拍,瘦小的摄影师宗文琦会背着二三十斤的器材东奔西跑,回到工作室修片动辄就是两三个小时,“尽管很苦很累,但是看到狗狗们在她作品里美丽生动的样子,看到客户满意的笑容,疲惫感就会瞬间烟消云散。” 宗文琦说。
      “从她们的作品里能够看到爱心,可以想象她们为此付出的等待。”一位当地的摄影家这样说。倪健玲说,选择这项冷门的职业,是源于对宠物和摄影的热爱,通过和宠物的接触及拍摄,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让自己得到修炼和提高,她们会不忘初衷地走下去和爱下去。 黄哲/视觉中国
  •   中专毕业的彭超毕业后去一家电器工厂担任流水工,刚开始月薪只有800元。不甘心人生平淡度过的他,来到郑州闯荡。一个偶然的机会,彭超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一家人资公司的网络招聘部。第一年的工资仅3000出头,然而凭借不服输的劲头,他第2年就将公司的亏损全部补上,并且赚回了5万元的盈利。
      彭超十分自豪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我们既帮助别人找到了工作,也帮助政府解决了就业难题,同时也带来了个人收益的提高。”而且幸运的是,在郑州闯荡的日子里,彭超结识了也是做网络工作的女友,并已经全款买好车房即将和女友结婚。 视觉中国
  •   23岁男孩夏旭是一名反串演员,白天他在大型舞剧“日月大明宫”中饰演女一号杨贵妃,晚上在酒吧反串表演。“每天生活基本就是,睡觉表演,起床化妆,累了就休息,歇够了就排练再演出。”夏旭说:“外人可能觉得单调,但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很知足。”
      有人会说夏旭娘娘腔,开始他会辩驳这是反串的艺术表演,后来也懒得解释,还不如努力把表演做得更精彩,他说会坚持反串表现形式,让它成为自己强大的精神支柱。他着自己的戏曲梦想,他也想成为梅兰芳一样的旦角大师。 视觉中国
  •   2015年5月7日,北京,深夜,急诊部走廊里空无一人。忙碌了一晚的护士董思鑫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毕业到现在已经五年过去了,曾经和他一个专业的22个男生,如今只有10个人还继续坚持在护理岗位上。但是他坚信,只要坚持,“男护士”总有出头之日。 余红春/视觉中国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往期回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