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7
身边的诚与信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诚信”。他们是我们身边诚实守信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每个人的尊重。
  •   2014年6月,已倒闭多年的江夏区第一服装厂依据政策进行了改制,资产拍得163万元。作为“留守厂长”的徐家尧决定,找到当年在册的185名职工,让每个人都拿到应得的钱。为让失散的职工们回来领钱,徐家尧四处寻访,走街串巷张贴公告,到电视台播寻人广告。“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找到每个职工是他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 视觉中国
  •   为了兑现当年许下的承诺,刘延宝一家四代人践行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照看守护,让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七位革命先烈得以在此安息。1948年9月28日,五位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被抬到神武村,参与支前的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与战士们洒泪将他们掩埋。面对部队首长“照看他们”的嘱托,刘修芝毫不犹豫地一口应承了下来。而从那时起,守墓护墓,就成了刘家的家规。 视觉中国
  •   清末,一位姓万的人逃难至鄂西南深山的建始县。为报邻里关爱之恩,他自造木筏,为村民摆渡,承诺不收分文。时光冉冉,万家一代代人接过船桨,坚持摆渡。古稀老人万其珍是第三代义渡传人,每天在大沙河上来回摆渡数十趟,并带动儿子、孙子义渡,成为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万家百年“义渡”,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为“信义”二字。 视觉中国
  •   庹长发曾是国民党军官易祥的勤务兵。1949年,易祥随国民党败退台湾。临行前,他将妻子陈淑珍与两个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庹长发,嘱咐他好好照顾自己的妻小,等时机适宜后再来接家人去台湾。“你去一年,我照顾一年;你去十年,我照顾十年;你去一辈子,我就照顾他们一辈子。”庹长发承诺道。没想到易祥这一走,真的就是一辈子,再也没能回过湖南老家。2009年,陈淑珍过世,但庹长发仍然与两个侄子及其后人常住在邵阳,坚守着自己的承诺。 视觉中国
  •   行动不便的叶萌吾老人,曾因看病打车难,一度放弃治疗。郑州雷锋车队的出租车师傅们承诺“送他一辈子”,并把排班表排到了3年后。480天,206次免费载送,一直到叶萌吾老人去世,的哥胡矿雷和他的队友用行动兑现了承诺。 视觉中国
  •   1999年,河南汝阳包工头陈武现欠下工友2万元钱。面对眼巴巴要账的几十名农民工乡亲,他许下承诺:“这个账,还不了我房子就不盖……” 他把欠账一笔笔、一条条记在本上,放在随身的包里。为了还债,陈武现下过煤窑,卖过水果,干过快递。15年后,当他一一找到昔日工友的时候,有人甚至已经忘记了这回事。他说:“我还的这点钱可能微乎其微,但我认为诚信比这些钱更重要。” 视觉中国
  •   63岁的程相前是河南省华县人。16年前,程相前到山西浮山县城补锅谋生,结识了房东刘洪友和他的残疾儿子宋文山。2000年,刘洪友突发心脏病,弥留之际,把宋文山托付给了程相前。从此,程相前再也没有离开过宋文山,一直悉心照料着他的生活起居,至今已有15年。“文山他爸信任我,把孩子托付给我,我就不能撒手不管,不然就对不住自己的良心。这孩子虽然身体有残疾,不能活动,但他聪明善良,和他在一起,我也很开心。”不善言谈的老程这样说。 视觉中国
  •   “小盛,战争结束后,你一定要到江西找到我的家人,我当的是共产党的兵,是为穷人打仗的,我没给他们丢脸。”这是与盛孝如情同父子的营长临终前遗愿。“必须把老营长的话带给他的家人。”从1948年起,为了这句如山的誓言,盛孝如开始了一场长达67年的寻找。在众多爱心媒体的协助下,他最终寻得战友亲人,践行了诺言,告慰了英灵。 视觉中国
  •   湖北武汉黄陂孙水林兄弟俩每年都会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2009年底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在返乡途中遭遇车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兄弟俩的诚信之举深深打动了全中国的人。孙东林20年来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的承诺在网上广为传播,这兄弟俩,被人们称为“信义兄弟”。 视觉中国
  •   南阳人闫秋平已在郑州打工四个年头,为的是多挣钱,为的是找到那位听说也在郑州,当年曾借钱给她的高中老师张旭耀。13年前,在她最需要钱为家人看病时,这位老师借给她3万元,家人得以手术,保了命。这笔钱,她一直惦记着,心想有能力了,一定归还。 视觉中国
  •   何兴武是江西省南昌市三联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20年前,因用药不当失聪的何兴武同周氏两兄弟合伙建起了这所聋哑学校。办校不到5年,合伙人相继去世,而他们的临终嘱托,成为他坚守办校的信念。“只要我还能动,我就要把学校继续办下去。”何兴武说。 视觉中国
  •   2015年3月份,从贵州来到宝鸡求学的女大学生王艳,突患重病,宝鸡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先后为其募集20余万元善款,女孩如今病情稳定,家人决定退还剩余的12万元善款给公益组织,让爱心延续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视觉中国
  •   浙江温州一家民办课外辅导学校女校长徐善萍与该校5名老师打了个“赌”,“赌”的是老师能否解决学生的厌学、网瘾等问题,为期一个月。每位老师的目标是10名学生,如果有一人没有拿到10位家长的“赞”,徐善萍就要剃光头。截止最后期限,5名老师中有一名没有完成,徐善萍给自己剃了个光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徐善萍在履行了诺言的同时,在也让学生明白了“言而有信”的做人道理。 视觉中国
  •   吴乃宜,温州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人。2006年台风“桑美”夺走吴乃宜的3个儿子,留下60多万债务,他承诺“人走账不灭” 。多年来,他每天喝稀饭,编渔网,勒紧腰带,还清了旧债,被人们誉为“诚信老爹”。 视觉中国
  •   20多年前,邻居临终嘱托的一句嘱托“请多放一把米,别让我的两个儿子饿死。”周凤珍答应了。为了这个承诺,她默默地照顾邻居的两个智障儿子20多年,就连亲生的儿子都埋怨她,对待外人的孩子比自己亲生的还好。 视觉中国
  •   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群乐村的农妇龚翠先家十多年前,因办大米加工厂亏损,加上丈夫患癌去世,欠下48万余元的巨额债务。“在我有难的时候,他们帮助了我,这些钱我不能不还。”生性坚强的龚翠先面对巨额债务,从未想过赖债,也未想过放弃。为这个承诺,她起早摸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靠养猪、养鸡和做点小生意,一点一点移平了“债山”。 视觉中国
  •   2009年,叶石云的父母在49天内先后因病去世,留下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母亲去世前已生病多年,父亲为此欠下了总计3万元的债务。这些债务没有一张借条,但11岁的叶石云决定替父还债。捡废品、干零活,6年来,叶石云共计挣到22800元,加上爷俩从低保和补助中省下的钱,他最终还清了欠债。 视觉中国
  •   新疆阿克苏市71岁老人汪正英曾是一个生意人,十多年前由于一次承包生意亏本,他欠下50多万元的债务。工人、供货商纷纷上门讨要欠款。汪正英向他们打下欠条保证说:“相信我,不管到什么时候,钱我都会还。”为了兑现还款诺言,他坚持拾荒12年,还清了债务。 视觉中国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往期回顾更多